8月21日,雄安新區的發展進程迎來一個熠熠生輝的重要節點,中國中化首批132名員工正式入駐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成為繼中國星網、中國華能之后,第三家實質性落地雄安的央企,為新區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書寫了濃墨重彩的新篇章。
自雄安新區設立伊始,承載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便被賦予了極高的戰略意義,它是解決北京“大城市病”、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的關鍵之舉。在這一宏大戰略規劃中,央企疏解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中國中化作為首批響應號召、投身疏解的央企之一,如今以“第三家入駐央企”的身份完成員工落地,不僅延續了央企疏解的密集節奏,更標志著新區承接能力從“單點突破”邁向“集群成型”的新階段,堪稱疏解進程中的里程碑事件。
雄安中化大廈夜景
從產業帶動層面來看,中國中化在能源、化工、農業等領域擁有深厚底蘊與強大實力。作為第三家入駐的央企,其與前兩家落地企業形成差異化互補——中國星網引領空天信息產業、中國華能推動綠色能源發展,而中國中化則將為新區注入高端化工、現代農業等關鍵產業動能。隨著其員工入駐雄安,與之緊密相連的上下游產業鏈資源也將逐步向新區匯聚。例如,中化旗下在化工新材料研發、精細化工生產等方面的子公司及合作伙伴,未來可能會因總部遷移的協同效應,在雄安新區或周邊區域布局新的研發中心、生產基地等。這將極大地豐富雄安新區的產業生態,加速構建起以高端高新產業為主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如同在新區的產業土壤中播下了一顆顆極具潛力的種子,為后續產業集群的蓬勃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在人才集聚方面,這100多名員工是中國中化的先頭部隊,他們的到來,不僅為雄安新區注入了新鮮的“智力血液”,還將吸引更多同行業優秀人才的目光。正如“孔雀東南飛”一般,當這些先行入駐的員工在雄安安居樂業、事業有成的消息傳開后,會吸引更多相關領域人才懷揣著夢想奔赴雄安,為新區的建設添磚加瓦,推動新區在人才競爭的賽道上加速前行,形成人才匯聚的強大磁場效應。
科技創新領域同樣意義非凡。中國中化一直以來在科技創新上持續發力,擁有眾多先進的科研成果與創新技術。員工入駐雄安后,將依托新區優良的創新創業環境與政策支持,加速科研成果的轉化與應用。比如在綠色化工技術研發上,有望與雄安新區打造綠色生態城市的目標緊密結合,研發出更多節能減排、環境友好型的化工生產工藝,助力雄安在綠色發展道路上走在前列,實現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雙贏局面,為新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科技動力。
河北省委常委,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國華曾明確指出,央企搬遷入駐能有效帶動產業發展、引領科技創新、促進要素集聚,提升雄安首位度和綜合競爭力。中國中化員工的入駐,正是對這一理念的生動實踐。隨著后續更多中國中化員工的陸續入駐,以及中國大唐、中國華電等其他央企的不斷跟進,雄安新區必將在產業、人才、科技等多方面實現質的飛躍,逐步成長為一座具有強大影響力和輻射力的未來之城,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宏偉藍圖中閃耀出最為璀璨的光芒,開啟承接疏解工作的全新階段,向著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穩步邁進。
電建智匯城雄安電建智匯城是中國電建獻禮未來之城的戰略作品。項目總建筑面積約166萬平方米,匯聚了寫字樓、商業、公寓、住宅、酒店及經營性文化設施六大業態,致力于打造集商務辦公、休閑購物、社交娛樂、文化生活等功能于一體的投建營一體化的標桿型示范區。
作為雄安首批市場化項目之一,雄安電建智匯城率先打造主題樓宇。目前,已獲得“機器人創新中心、智慧建造大廈、基金產業園、奧特萊斯主題街區、醫療健康公共服務創新中心、商業航天中心”六個主題樓宇授牌和“雄安電建智匯科技企業孵化器”的正式認定,已吸引眾多央國企及上下游機構入駐項目園區,構建了“我的上下游,就在我的上下樓,最遠不過隔壁樓”的產業生態圈。
來 源: 雄安電建智匯城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