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運動消費規模不斷擴大,已成為消費市場的重要增長點。消費者對健康的關注與投入持續增加,帶動更多國內外運動及戶外品牌增設門店。第一太平戴維斯發布"2025運動商業新場景報告",從區域、門店、商場三大場景解碼運動商業新亮點。
區域場景:運動戶外場域融合造就城市生活新景觀
體育運動消費規模不斷擴大,已成為消費市場的重要增長點。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體育運動用品類2025年第一季度的限額以上企業銷售增幅高達25.4%,創下近三年來新高。
消費者對健康的關注與投入持續增加,瑜伽、跑步、徒步等運動項目蓬勃發展,帶動了專業裝備的需求。新興需求增長,帶動更多國內外運動及戶外品牌增設門店,而運動方式由興趣向專業性進階。
體育消費的崛起帶動了多個產業升級,與餐飲、休閑娛樂、文旅等業態的靈活適配,使運動戶外氛圍愈發突破物業空間及地理區域的限制。在上海的徐匯濱江-前灘、成都麓湖等區域,通過與公園、河道或大型開發項目的結合,形成了獨有的城市生活新景觀。
門店場景:多元化體驗型店鋪成為品牌發力重心
從整體來看,內資四大運動品牌(安踏、李寧、特步、361度)的門店數量在2020年后呈現積極擴張趨勢,在疫情影響下顯示出極強的市場韌性。而隨著四大品牌門店總數在2023年超過2019年,達歷史新高, 2024年的整體擴張略有收斂,門店總數同比微跌0.9%。成熟運動品牌在一二線城市的門店布局已接近飽和,優質商圈和核心地段資源有限;而下沉市場消費能力、品牌認知度與一二線城市存在差距,需謹慎評估投入產出比。因此主要通過專注單店效益提升,優化現有網絡,提升門店質量。
隨著運動文化的成熟,更多國內外新興品牌持續涌入市場,專業化及小眾化趨勢明顯。新進品牌短期內并不追求線下市場的廣泛覆蓋,而是聚焦垂直領域的深度挖掘。除積極通過線上渠道及社交媒體觸達消費者,線下通過突出技術功能和場景化設計建立差異化優勢。越來越多的新品牌在常駐門店開出之前,多通過快閃店、店中店形式試水消費者反饋。
雖然傳統商場仍然是品牌門店的主要聚集地,但越來越多的品牌正放眼于街區街鋪、文創改造項目等非傳統形態空間,不拘泥于傳統,通過風格迥異的店鋪風格,打造獨特體驗。
商場場景:運動空間占比增加,多點激活商業流量
將舒適性、功能性和時尚簡約設計結合的運動休閑風已成為當下時尚趨勢,并愈發成為消費者日常穿搭。這一趨勢使運動戶外相關品類在商場中的面積占比呈現明顯上升趨勢。
我們對上海樣本購物中心租戶分析發現,截止2025年6月,運動戶外品牌在一般零售大類的占比已達10%,同比上升1.1個百分點。頭部品牌在商場的入駐往往能帶動整個樓層客流,也其在租賃談判中的議價能力愈發增強。
而包括各類健身房、瑜伽館、射箭館、舞蹈教室等泛運動類空間同樣表現亮眼,其在休閑娛樂大類的面積占比達17%,同比上升0.5個百分點。與運動相關的空間在商場內已不僅僅是作為配套設施存在,更日漸成為很多項目的"流量抓手"。從健身房到餐飲,更多空間通過融入運動體驗,或作為運動相關服務,為消費者帶來新穎內容。
來 源: 第一太平戴維斯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