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國內首家外商獨資貨幣經紀公司——上田八木貨幣經紀(中國)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開業。
7月23日,北京首家新設外資控股券商——大和證券(中國)正式開業。
7月29日,安聯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獲得銀保監會開業批復,即將落戶北京,成為中國首家獲批成立的外資獨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
…………
“中國資本市場進入全面開放的時代,疫情后中國經濟最先恢復,我們更加看好中國市場的未來發展!”近期,多家外資金融機構先后落地北京,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市場成長充滿信心。
作為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北京在市場基礎、營商環境、改革創新等多方面具備國際一流的領先優勢和令人矚目的發展機遇,已成為外資入華的首選地,成為中國吸引外資“強磁場”。據悉,目前已有超60家外資金融機構落地北京,如標普、穆迪、惠譽三大國際評級機構相繼在京落地、瑞銀證券成為首家外資控股券商、美國貝寶支付(PayPal)在京獲得首張外資第三方支付牌照、萬事達卡、VISA等公司在京設立合資、獨資及子公司等。
匯聚全國過半金融資產 北京市場基礎雄厚
北京是國家金融管理部門、大型金融機構、重要金融基礎設施、國際金融組織所在地,擁有超過170萬億金融資產,超過全國金融資產的一半;在金融監管、資產管理、征信評級、支付清算、金融信息、標準制定等領域,已經聚集900多家法人機構,居全國首位。
以北京金融街為例,自2008年建成以來,已成為對全國最有影響力的金融中心區。北京金融街坐落著中國最高的金融決策監管機構、內外資金融機構總部、電信、電力和眾多大型企業集團總部,是中國金融業的地標,堪稱“中國華爾街”。
目前,北京金融街共有各類金融機構1800余家、43家全球500強企業,法人機構800余家,總部型機構175家,從業人員23萬人。每天的資金流量超過100億人民幣。此外,金融街金融資產規模已達近 40萬億元,占北京市金融資產的82%,占全國金融資產的47.6%,控制著全國95%的信貸資金和65%的保費資金。
再比如,世界級CBD——北京國貿CBD有殼牌、豐田、三星、美鋁等眾多知名跨國公司總部77家,有世界500強160余家,各類金融機構 1000余家,其中外資金融機構 252家,國際交易機構近 10家。
可以說,北京聚集著最密集的財富資本和頂尖人才,掌握著整個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命脈。在此大背景下,各類金融機構在京發展的基礎設施、市場基礎以及資源方面都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金融改革成效顯著,北京營商環境一流
今年上半年,北京實現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2%。在疫情條件下,北京能實現近10%的固定投資增長,這說明了資本對于北京未來發展的信心,更體現了北京的營商環境真的是很好。
2020年7月,世界銀行對外發布《中國優化營商環境的成功經驗——改革驅動力與未來改革機遇》專題報告,北京作為世行評估中國營商環境的樣本城市之一,共有88項改革舉措被世行采納。《2020年全國296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中,北京排名前三。據最新數據,八成以上受訪企業對北京市營商環境表示滿意。
值得關注的是,北京在綠色金融建設方面成績突出。2020年,北京市綠色信貸規模達1.2萬億元,居全國首位。截至今年6月,北京非金融企業發行綠色債券達948億元,是去年的6.5倍,發行量占全國一半。而在綠色債券中,碳中和債就有763億元。在碳市場建設方面,截至今年6月,北京碳市場各類碳排放產品累計成交6874萬噸,成交額為19.74億元,成交均價居全國首位。
目前,北京已經把綠色金融確定為“十四五”期間的一項重點工作,北京要打造綠色金融國際中心,共同推進綠色發展。此外,北京市還將促進綠色金融產品、市場和規則創新,其中包括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等等。
萊坊北京董事總經理盧焜表示,隨著“兩區”建設提速,北京金融領域新政策新舉措不斷落地。“兩區”建設中涉及的金融領域政策包括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擴大資本賬戶開放、支持外資金融機構獲得更多業務資質、突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強化金融科技的優勢地位、提升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及優化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等七個方面,北京將繼續推動更高水平的開放,吸引優質國內外金融機構、證券、保險和金融資源來京發展。
萊坊在辦公樓、產業園區顧問服務、交易、項目管理領域的長期研究和實踐顯示,傳統金融業、金融創新、證券、基金類客戶在辦公樓新租、擴租、搬遷、大宗交易中的需求占比越來越大。中國的金融開放正處于加速期,北京商業地產相對穩定的發展為海外投資者提供了更好的選擇,特別對于一線城市中優質的核心資產項目更加備受青睞。同時,我們觀察到金融、證券和保險機構對于“自用買家”的需求正在增長,北京市也正在加強和完善區域的政策配套支持力度,自用買家也將在核心區域尋找更多城市更新的項目機會,來自金融、證券、保險等領域的市場需求將保持持續增長態勢。
來源:萊坊
編輯:wang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