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16載,綠地集團在西北區域布局7省19城。尤其近幾年,綠地集團在西北區域更是進入了大踏步的發展階段,從都市之門、綠地中心到韓國特色商業街區,一座又一座的城市地標、一處又一處的時代著作被鍛造。
重塑城市價值的同時,綠地西北的業績也迎來了高速增長。2016年-2019年四年間,綠地西北區域業績增長近7倍,2019年實現335億元的銷售,創造了綠地西北業績的歷史新高。
進入2020年,綠地西北宣布,未來兩三年將以太原和大同為支點,在晉投資近千億的計劃。這一幕是否似曾相識?沒錯,2017年綠地西北向社會公布了在陜西的千億投資規劃,并以西安為核心區域逐步建設。經歷3年多的落地實施,“哪里有綠地,哪里就是城市”已經成為綠地集團在西安的標簽。
當然,綠地集團在大西北能夠得到快速發展,一方面是在國家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倡議等利好政策下,綠地抓準時代脈搏大力推進“房地產+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費”的“產城融合”發展模式,另一方面也許與一個人有著脫不開的關系,那就是綠地西北區域掌舵人李薊。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上海人,李薊從綠地集團總部所在地上海出發,從一名普通營銷人員做起,一步步成為綠地京津冀事業部負責人,再到2016年擔任綠地西北負責人。在“大西北“已經主持了一個千億投資計劃,進入新一個千億投資計劃之后,綠地集團和李薊又會如何出招,助力區域發展、提升城市發展源動力?鳳凰網房產對李薊進行了專訪。
深挖產城融合 鎖定西北經濟高地
自千禧年以來,“西部大開發”就是振興我國西部經濟的一項重要國策。到2019年,經過近20年發展,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已經快速增長至205185億元,超過全國生產總值的五分之一,發展增速直追東部。
“一帶一路”倡議發出后,西北各絲綢之路沿線城市成為企業爭相布局的對象。而早在“西部大開發”初期,綠地集團在西部尤其陜西、內蒙古、甘肅、青海等省就已經撒下了成長的種子,占據了未來經濟發展高地。
2016年,李薊進入西北之后,開始深挖綠地集團“產城融合”優勢,為綠地在西北的發展找尋新的突破口。他發現綠地集團在西北的投資規模與西北的經濟發展水平及未來戰略定位并不相匹配。第二年,綠地集團開始加大對西北地區的投資,在2017年初正式發布了針對陜西的第一個千億計劃。該計劃以西安為重點城市,圍繞房地產綜合開發、基礎設施、金融產業、進口商品直銷及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五大領域”與陜西各地市、開發區展開了全面戰略合作。
隨后,綠地西北在千億計劃的核心城市西安,打造了“西北第一高”中國國際絲路中心、未來陜西最大的對外交流窗口之一空港國際會展中心、能源國際金融中心、秦漢自貿大廈、西安高新全球貿易港、涇河新城綠地智創金融谷等一批助力城市經濟發展的項目。
此外,綠地西北在甘肅、青海打造了“蘭州世界中心”“海東世界中心”,與陜西的“空港世界中心”交相輝映。三大“世界中心”的建設不僅成為綠地集團快速拉升其品牌美譽度的起點,更逐步成長為為拉動綠地集團甚至是大西北經濟發展的重要支點。
“這兩年,我們每年業績都做到300億以上,正是我們深耕西北,以‘西安’核心、以‘陜’為核心的結果。”在李薊看來,山西和陜西一樣具備非常大的發展潛力。這也是新的千億計劃以山西為拓展目標的核心所在。他表示,在新的千億計劃中,綠地會將會展經濟、總部經濟、科創經濟等綠地在西安很多已經發展成熟的經驗直接植入到山西地區,太原和大同將是新千億計劃的龍頭和抓手,然后圍繞高鐵沿線城市全面鋪開,把產城融合在過去的基礎上做的更好。
人本主義為導向 構筑美好生活空間
提到產城融合也就打開了李薊的話匣子。在西北地區,綠地獨具特色的產城融合模式一直是其良好口碑的重要法寶。無論是三大“世界中心”、兩大“全球貿易港”,還是能源國際金融中心、秦漢自貿大廈、涇河新城綠地智創金融谷等都是綠地集團在西北地區產融合的代表。
李薊表示,綠地不僅擅長做超高層,更擅長以超高層為龍頭、實踐全業態開發建設的“造城”運動,通過對中心城市都市商圈的打造,將城市中的商業、辦公、居住、酒店、會展、餐飲、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間有機結合起來,把它打造為現代優質的國際化都市核心區。從而為區域人群提供從工作到生活24小時全周期的美好生活空間,構筑“產城融合、以人為本”的有機載體。
通過打造超高層地標建設集群,綠地集團將辦公樓從“功能主義”向“人本主義”進行導向,以此達到“以人為本、以產促城、產城融合”的最終方向,進一步把握市場長效發展機制,確立起正確的投資方向和產品策略。
在解析綠地的產城融合模式所具備的獨特之處時,李薊特意強調綠地的“產城融合”不是商城融合,不是通過一些商業、酒店等去驅動當地消費能力,而是通過產業給區域帶來大量的外來人口。
他認為,一個城市想要實現快速發展需要大量外來人口的聚集,綠地在西安的幾個重大項目所展現的魅力正是如此。李薊表示綠地的產城融合項目之所以能夠吸引大量外來的白領等階層的匯聚,原因就在于它有大量能夠吸引高精尖人群的產業進行支撐。當產業帶來人口之后,居住、商業、教育、醫療等各種消費模式自然會被搭建起來。
“我們認為產城融合做的不是樓盤,而是一個城。”李薊表示,在產城融合過程中需要建立的是一個立體化的城市,能夠讓一個人一生的運轉都可以選擇在這里完成,包括居住需求也要能在這里得到滿足,因為安居才能樂業。
實現千億目標 或無需五年
發展產城融合的過程中,綠地集團借助自身優勢,在全球范圍內形成了“以房地產、基建為主業,金融、消費、康養、科創等產業協同發展”的多元經營格局。通過導入自身產業資源,鏈接外部尖端企業,在做大做強自身產業的期間,也提升了所造之“城”的物質價值,讓房地產和綜合產業相互促進、相互增值。
在多元化經營過程中,綠地集團打造出了集消費零售、進口貿易、商業運營、物流地產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平臺;深度參與“醫康養”產業項目的開發與運營,并于高端機構合作、融合互聯網云醫院,打造全新;與國內尖端學院及企業合作聚焦智能家居、智慧園區、5G應用等重點領域,不斷推動新一代的信息技術與房地產深度融合。
此外,在教育、醫療、會展經濟、酒店運營等方面綠地也有著豐富的運營經驗。憑借獨特的產城融合模式優勢,目前綠地西北布局區域增長至陜、甘、寧、青、新、蒙、晉7省19市,當前已開發項目總量超2400萬平方米,累計總投資額逾1800億元。這也正是2019年7月在綠地西北15周年慶典上,李薊宣布未來五年綠地西北業績劍指千億的底氣所在。
采訪中李薊表示,綠地現在所做的事與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支持中西部發展的方針政策具有一致性,在大背景不變的情況下,綠地西北在已進駐省份把產城融合文章做透,這個目標應該可以達到。
在李薊的心中已經把業績實現區域做了明確拆分。他透露,未來幾年山西、陜西會是重點,綠地西北會全面鋪開去做,兩個省份業績加起來要達到500億;其余省份也是綠地西北發展的要素,只不過會率先進駐一些有戰略意義的城市,比如內蒙古,會先發展呼和浩特、包頭,然后擴展到鄂爾多斯等城市,而這些省份的業績合起來達500億。按照如此分配布局,李薊稱綠地西北可能無需五年便可做到千億。
總結綠地西北發展戰略,李薊表示憑借全球資源優勢,結合集團多元化產業協同發展戰略,綠地西北未來將緊抓“一帶一路”城市發展機遇,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為西北區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來 源:鳳凰網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