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周末。秋夜微涼。高低錯落的土墩上,夜游的客人和面前的百畝紅高粱一樣,擠擠挨挨,等待一場大戲完美的結局。燈光亮起,《清明上河圖》《千里江山圖》被投射在328米長的夯土墻上,讓人心潮澎湃瞬間穿越。
剛剛開業4個多月的只有河南·戲劇幻城,已累計接待游客超45萬人次,迅速成為游客感知中原文化的新窗口、新爆點、新地標。
旅游是眼球經濟,競爭激烈。河南要想在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做強產業是關鍵。我省各地各部門正以超前的眼光,將文旅文創融合作為主攻方向,全面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加快文化強省建設步伐,力爭在現代化河南建設的歷史進程中更有作為、更加出彩。
創新為要構建文旅消費新場景
在9月7日召開的省委工作會議上,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成為全省“十大戰略”中具有明顯行業指向性的戰略。這意味著文化旅游上升到戰略層面,納入高質量建設現代化河南、高水平實現現代化河南的大局之中。
落實“十大戰略”,需要一個個具體項目來推動和落實,需要創新驅動來營造新的文旅生態體系。
只有河南·戲劇幻城為什么引人入勝?歸根結底就是“創新”。“我們創造出一個新的文化迭代產品,它叫戲劇幻城。我不想做主題樂園,想做一個不同的、以嚴肅藝術為根本的戲劇聚落群。”只有河南·戲劇幻城總導演王潮歌在接受采訪時說。
只有河南·戲劇幻城占地622畝,擁有21個大大小小的劇場、總時長近700分鐘的劇目、近千名演員,是目前全世界規模最大、演出時間最長的戲劇聚落群。
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經過大量的創新實驗尋求最佳視覺表達。其中“聲”“光”“電”“畫”等高度集成化與智能數字系統發揮了巨大作用。8個升降臺,5個旋轉升降臺為主要載體的遺址劇場,勾勒出“幻城”獨特的建筑形態;車站劇場智能翻板配合56道機械麥穗吊桿,通過智能控制呈現波瀾壯闊的滾滾麥浪。“科技含量高、視聽沉浸感強。”游客們由衷感嘆。
文化為魂打造中原文化新
為了一部戲,抵達一座城。“在劇場酒店住了三晚,從早到晚泡在城里,刷了20場劇,簡直是一場饕餮盛宴、奇幻之旅。”粉絲們在線上呼朋喚友,在線下解鎖N種新玩法,迅速將幻城推熱。
只有河南·戲劇幻城有三部主劇,《幻城》表現的是河南的歷史榮光,《火車站劇場》和《李家村》則以1942年河南大饑荒為背景,講述了中原大地的創痛和涅盤。苦難和輝煌在這里交織,觀眾不時淚目。
劇目發出了“靈魂拷問”:我們為什么要聽這苦難的故事?因為你可以忘記苦難,卻不能忘記人性的光芒。麥子、糧食、土地,故事折射的正是河南人舍小我取大義的優秀品格。只有河南·戲劇幻城上演的劇目傳遞的正義、忠誠,對美的向往、對生的渴望等,贏得了游客的共情共鳴。
作為一部鴻篇巨制,只有河南·戲劇幻城把悠遠厚重的黃河文化用藝術形式予以再現,將傳統價值觀、傳統文化精髓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合,創新詮釋中原文化、黃河文化的深刻內涵,正是其打動人心的成功所在。
在旅游城市目的地建設中,文化、藝術和時尚元素的融合極為重要。
建業新生活集團助理總裁、建業文旅運營公司總經理姚培介紹,只有河南·戲劇幻城是國內第一次將高雅、嚴肅的戲劇藝術形式作為“被消費主體”,是一部文化旅游“目的地作品”。
可喜的是,數據分析顯示,只有河南·戲劇幻城近三分之一游客,是為觀劇專程而來,這對河南打造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意義。
項目為王鍛造旗艦勁旅
有經濟學家說,沒有什么比林立的塔吊更能傳遞發展信心,沒有什么比創業項目噴薄而發更能體現經濟活力。一個富士康,帶動了一個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只有河南·戲劇幻城,構成了河南新的文旅消費增長極。在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戲劇幻城共接待游客10.01萬人次,7天內主劇場演出100場次,總觀劇人次超過60萬。
這座投資近60億的戲劇幻城,充分體現了文旅業“講好黃河故事”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自2005年開始探索文旅產業發展,以建業為代表的河南企業正嘗試探索走出一條具有華夏文明特質、中原文化特色的文旅產業發展之路。截至目前,建業集團在文旅產業累計投資逾600億元,年接待游客超1000萬人次。建業集團去年榮登“2020中國旅游集團20強”,進入全國旅游企業第一方陣。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在文旅文創融合發展戰略引領下,只有河南·戲劇幻城這樣的現象級文創產品,具有很強的先導性、示范性。隨著文旅文創融合戰略的推動實施,河南必將催生更多文旅新產品、新業態、新品牌。
來 源:河南日報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