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零售、餐飲業態不再獨自亮相,開始追求跨界融合,強化功能,提升品牌競爭力,從而提升用戶粘性。于是誕生了一批主流搭配模式,來看看這些最強CP會擦出什么樣的火花
01.文化+咖啡茶飲模式
一改枯燥的文化業態,增設消費者駐足的時間和功能配套,大多書店選擇與咖啡結合。
實體書店從十年前的舉步維艱到如今起死回生,不單單是依靠書籍本身,而是“轉型”。其實書店+咖啡的模式早在2011年左右就進入了大眾的視野;但真正成為標配才是近兩年的事兒。例如西西弗書店和矢量咖啡的融合,誠品書店與black pages CAFE、還有方所、十點讀書、等眾多品牌也同樣走這一路線;更有人稱有些書店是靠賣咖啡活下來的,更加證明了該模式的可實踐性和市場價值。
比如方所書店,書籍銷售僅占全店營業額(包括書籍、美學產品、服飾、咖啡店)的35%到40%。容易被電商取代的購書業務不再是書店的單一功能,書店把購書變成了一種體驗性消費。
還有西西弗書店&矢量咖啡
誠品書店&black pages CAFE
店內還設有黑膠影音區,顧客可以隨心挑選書籍,度過美好的咖啡時光。
十點讀書
資深新媒體“十點讀書”也邁進了實體書店的陣營,2018年首開線下實體書店,將簡餐、文創、社群、課堂等元素帶到這個空間,為城市注入最治愈的新地標。
02.零售+餐飲模式
在主營四大業態:零售、餐飲、娛樂、服務中。零售的占比及盈利上是最強的,若加入各類餐飲后,大大延長消費者的駐足時間。
家居生活館與紅酒品鑒項目結合:英國奢侈品家居設計品牌Tom Dixon的北京精品店概念酒吧的跨界特色,將英倫工業風設計與京城城市文化再一次碰撞升華。
還特為北京特調了屬于老北京記憶的雞尾酒,可以邊逛邊品酒。
亞洲首家The Tiffany Blue Box Cafe在上海就詮釋了奢侈品與餐飲的完美結合,餐廳位于店鋪2樓,每天下午2點到4點期間,會供應下午茶。改變了奢侈品以往在大眾心里的距離感,拉近與消費者的互動,提升品牌的認知度。
03.餐飲+娛樂/演藝模式
最常見的餐飲+演藝形態的是音樂串吧,味蕾和精神層面的雙重享受,符合了當下的主流追求。
2019年馬云在杭州創辦的音樂酒吧HHB Music House,有馬總把關創意自然不會差,以文化為核心,注入餐飲業態來實現穩定營收。
胡桃里
是將音樂、美食、美酒、表演融于一體,成為比酒吧更具文化氛圍且提供高性價比酒水美食的豐富夜生活形式,主要針對女性客群。
綠意盎然的環境、木質結構的渲染、文藝與懷舊、慵懶的氣息處處浮動著
04.洗浴+娛樂模式
隨著城市發展的需求,大型洗浴品牌開始加快融合娛樂業態的步伐,逐漸發展成為城市周末及節假日一站式娛樂休閑中心。洗浴文化也不不止局限于東北,與各地文化碰撞出了不同的形態。在洗浴中心娛樂占比最高,其次為零售、餐飲。
上海的漣泉大江戶主打日式風,除餐廳、茶飲還囊括了全年齡層的休閑娛樂業態,例如兒童樂園 電影院 KTV...這里都有!
業態豐富的程度堪比購物中心~餐飲等環節的品控絲毫不輸給這些業態的專業戶。
極樂湯整體裝修風格、菜品同樣主打日系。
05.文創+餐飲模式
以故宮為代表的餐飲文創使得這些原本了無生趣的博物館迅速變成人人打卡的網紅地標。
文創IP的加入,同樣也加速了消費觀念的升級,提供了又一種全新的體驗式生活方式。
Line Friends小鎮小鎮文創+餐飲主題餐廳,直戳少女們的心。
隨著越來越多新IP形象的出現,打造的各種創新復合業態,“好吃”又“好玩”;一定會讓一些老牌IP遭受不小的打擊。未來,商業融合的形式會越來越趨于常態化,單純的商業空間已經不再能攬獲消費者的心。
來 源:商業地產精選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