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訊網訊 受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中國商業地產包括寫字樓、購物中心等物業的租售成交均受到較大沖擊,商業地產市場面臨挑戰。多家機構發布的報告顯示,全國重點城市主要商圈的空置率有所上升,而平均租金水平則處于緩慢下跌通道;從投資市場來看,地產行業大宗商業物業經營普遍陷入低谷影響,大宗商品交易也隨之低迷,商業地產短期內供求普遍承壓。
盡管疫情下商業地產受到抑制,但市場需求仍然存在,短期內大部分機構投資者處于持幣觀望、尋找合適的投資標的階段。業內分析認為,隨著資產價格持續下探,以及市場自用需求的持續釋放,大宗交易市場正在走出疫情陰霾。整體來看,國內外投資者長期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企業和投資者正在積極地尋求國內寫字樓、物流地產、數據中心等大型商業物業投資機會。
從投資市場的數據可以看出大宗物業交易的復蘇。來自戴德梁行對大宗交易市場統計數據顯示,2020上半年中國內地大宗交易市場共有約884億元人民幣成交,北京、上海依舊表現搶眼,兩地成交約700億人民幣,占到內地總成交額的80%;廣州、深圳區域成交額超過100億;值得一提的是,強二線城市在上半年有亮點閃現,杭州,成都,佛山等強二線城市均錄得標志性成交案例。
戴德梁行大中華區資本市場部總裁、中國資本市場部主管葉國平表示,雖然疫情對大宗交易市場有所沖擊,但是我們看到投資者的動作,從疫情開始時的觀望,到4、5月份的積極出手,投資者心態隨著疫情的消退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加上最近兩個月出行放寬、投資者可以正常考察項目,市場也在逐步恢復。
物業類型方面,擁有穩定現金流的辦公/研發辦公類物業成交最為火熱,根據CAIC監測顯示,該類物業成交金額與成交單數占比均超過60% 。而受避險情緒影響,地產基金上半年投資謹慎,自用型買家占比提升明顯。
分析認為,未來內資機構將繼續擴大市場份額,自用型買家或將成為資產收購主力;開發商為了加速去商業存量,大規模資產包或將陸續推出市場,有穩定現金流、高出租率的寫字樓項目更受青睞同時像數據中心、迷你倉等另類投資機會熱度將持續上升。
后疫情時代,企業和資方如何利用好大宗交易市場的"窗口期",把握住"抄底"的好時機?商業物業項目又如何更好與企業、投資機構對接,實現資產的優化配置和現金回流?
2020年9月11-12日,第十六屆中國商業地產投資專業展覽會(EXPO COSS 2020)將在北京富力萬麗酒店舉辦,為開發商、運營商與大中型企業、代理公司、金融機構、裝飾設計、產業鏈條提供品牌展示、招商對接、洽談交易的大型優質平臺。
同期,京津冀商辦物業大宗交易對接會將盛大舉辦,以全聯房地產商會強大的商協會、企業家資源為依托,通過選址通大宗物業交易平臺,聚合前100強房地產開發商企業和項目、大型企業客戶、品牌經紀機構、基金和投資者,致力于提供交易對接平臺服務,滿足國內外企業、機構、基金和投資者的商業地產大宗交易需求。
來源:房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