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五山—石牌高教區,曾經走出過廣州多個科技創客的廣州科貿中心,即將入駐天河區高標準打造的三大平臺,從“科創原點”變身成為引才引智的“金三角”……吸引人才,優化營商環境,廣州天河又放大招。
14日,記者從天河區獲悉,天河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先導區(以下簡稱“先導區”)首批8個引進項目9月開始入駐,今年年底前全面開園運營,將打造百億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集群,打通“三環人才服務圈層”,與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基地、科技金融集聚區相結合,形成人才創新、產業孵化和金融護航的融合發展新模式。
廣州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強調,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打造全球人才創新創業首選地。人才聚、產業興,廣州經濟強區天河當表率。近年來,天河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交出了亮眼答卷。這背后,離不開人才的強大智力支撐。天河始終將人才發展與優化營商環境結合起來,通過“政策+平臺+服務”組合拳讓人才之“種”落地生根,創新之樹聚成林。
新平臺
昔日科創集聚地,今朝引才“金三角”
近期,廣州仕邦集團創始人張華很忙,公司計劃9月底入駐天河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先導區(簡稱“先導區”),研發和新業態業務將搬入630平方米的辦公室,以靈活用工為未來核心業務,深耕企業級人力資源科技平臺。
作為知名人力資源公司,仕邦是第一批被引入天河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先導區的企業,也是行業的頭部企業,今年上半年營收47億元。張華對于入駐先導區充滿期待,“仕邦看重的是園區的多樣化服務圈層,同時與其他優質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融合交流,發揮行業集聚效應。”
在她看來,在這一平臺上,仕邦可以與天河區內的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協同發展,以天河為中心向外部輻射拓展人力資源業務市場。“期待入駐先導區后,能享受到更多政策優惠,做出行業的樣板。”
位于天河北路的廣州國際科貿中心,正是張華眼中的人力資源“黃金潛力區”。
背靠五山—石牌高教區的人才核心地帶,這里曾是廣州科創的“原點”,30年前走出了多個科技“大咖”,而今,在科貿中心的不同樓層,集聚了天河區高標準打造的三大平臺: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基地、天河區人力資源產業園先導區、天河區科技金融集聚區。人才、資本、創新三大核心要素在物理空間上實現聚合,可謂是引才“金三角”。
本月起,總面積約4700平方米的天河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先導區首批8個項目將陸續入駐,預計12月底前全面投入運營。
首批入駐項目包括廣東省人力資源研究會、廣州人力資源服務協會共2家社會組織,以及廣東郵電人才服務有限公司、廣州仕邦人力資源有限公司等6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一站式”人才服務大廳、科技型人力資源企業孵化區、知名人力資源機構進駐區等都將逐一亮相。
“先導區將立足廣州、輻射灣區,著力構建開放共享的創新人才服務生態體系。三大平臺互動,將滿足企業在創新創業的五大需求:找技術、找人才、找資金、找場地、找市場。而通過統籌推進基地、先導區、集聚區建設,將可滿足貫穿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多樣化要素需求。”天河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說。
今年年底,三大平臺將正式“履新”,入駐企業也將收獲統一政策“禮包”,根據今年4月印發的《天河區打造科技成果轉化基地試行辦法》,享受租金補貼、貢獻獎勵等。
該負責人表示,先導區將打造“三環人才服務圈層”:在一環圈層即先導區內,發揮政策機制探索、外部資源導入和模式創新引領等作用。在二環圈層,通過先導區、天河基地、五山—石牌高校區之間深度融合,實現先導區功能拓展和放大。在三環圈層即“金三角”輻射地區內,強化產業與人才對接,促進天河區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企業轉型升級發展。
廣東郵電人才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肖楚邈表示,先導區位于五山地區,與高校聯系緊密。公司人力資源研究所入駐后,將更好服務于區域發展,“我們希望能和相關人力資源單位取長補短,將人才生態圈建得越來越好。”
新布局
多套政策組合拳,精準筑巢留鳳棲
8月13日,天河區發布落實《廣州市人才綠卡制度》實施辦法,申請對象新增三類在天河區創業或工作的人群,包括具有雙一流大學(A類和B類)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學歷并有碩士學位的人員等。拿到人才綠卡后,申請者可享受子女入學、購房購車、辦理營業執照等一系列待遇。僅出臺政策后當天,天河區便收到18個申請。
制定出臺各種利好政策,吸引高端人才齊聚于此,這是近年來天河吸引人才的一大“實招”。2016年起,天河已協助2400多名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申辦了人才綠卡,申辦總人數超過全市的五分之二。
人才一流,創新和產業才能一流。盤點近年來天河在人才領域的政策,不難發現,覆蓋面越來越廣、“力度”越來越精準成為政策“組合拳”的布局所在。圍繞創新驅動的目標,天河領先出臺并持續完善高質量發展系列政策,明確人才扶持層次和類別。
來自天河區的數據顯示,自2017年以來,圍繞數字經濟、金融等重點產業領域先后安排超過2.24億元的專項資金支持企業引育高層次人才1500多名……這背后,是2017年天河區出臺的“1+1+8”產業扶持和科技創新系列政策,圍繞天河產業發展和功能定位謀篇布局,指向的是戰略性新興產業。
“近年來引進的龍頭項目和高端人才以數字產業為主,金融產業、生物產業為輔。”天河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透露。天河始終將科技創新、數字經濟、金融等主要產業作為優勢布局,并通過“串珠成鏈”、搭建平臺提供優質服務等方式,匯聚優質人才,推動產業騰飛。
創新驅動的背后是人才驅動。培優引強,是天河在產業布局的發力點,也是經濟強區在人才方面的布局關鍵詞。結合產業政策修訂,借助人力資源和創新創業平臺,一個覆蓋創新創業全鏈條、人才引進全環節的人才戰略體系正在天河形成。
今年7月,《廣州市天河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征求意見稿)公布,透露天河擬進一步明確對數字經濟、直播電商等新趨勢、新業態的獎勵政策,強化重點人才激勵,打造灣區人才高地,擬規定新引進國際尖端人才最高可獲得1000萬元安家費支持。
“以往,獎勵針對領軍人才,也孵化出驢跡、匯量等創業領軍人才。今后,政策的激勵將覆蓋創新創業全領域:從領軍人才到中高管、初創型企業人才,都將全面給予支持。在企業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有幫助。”該負責人表示。
為了幫助港澳青年在天河創業就業,2017年,天河還出臺了《廣州市天河區推動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發展實施辦法》,為港澳青年在天河創新創業提供資金、場地等方面的支持。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以來,天河協助1100多名重點企業人才解決入戶難題;協助解決700多名人才解決子女教育問題;向區內385家企業的1400多名中高層次人才提供人才公寓1120套。
以人興業,發力“新基建”,政策的“組合拳”為數字新基建等新興產業成長提供了沃土,也讓高層次人才、科研人員投身新產業、新經濟的能量得以釋放。天河精準“筑巢”引才引智的背后,孵化的是區域的創新力,布局的是產業發展的未來。通過人才服務和科創的碰撞,或將有更多新模式、新業態形成,促進兩者共生發展。
新磁場
搭建人才新航線,創新創業首選地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天河區經濟發展的底色。人才持續流入為區域創新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也為經濟區強區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全球創新創業首選地注入活力。
發展人力資源產業,天河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里是華南智力密集區之一,轄內30所高等院校和53個科研機構提供了豐富的人力資源支撐和智力支持。
這里也是廣州創新創業集聚區。在全市目前已有的22家港澳臺青年創新創業基地中,天河擁有5家,是廣州市最多的區。
走過天河路,從環天河體育中心到珠江新城CBD一帶已經形成了市場化程度較高的人才服務產業集群——天河人才服務業商圈,機構密集度和服務專業度方面都在華南地區首屈一指,高端業態、外資企業、龍頭企業密集。這里與天河人才港一起,構成了“一港一圈”獨特產業園體系。
而今,隨著天河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先導區、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基地等平臺的投入使用,“一港一圈一區一基地一大廈”五位一體的人才服務體系將發揮更大作用,凸顯人才“強磁場”的效應。
今年6月,廣東海絲研究院推出的《廣州11區人才吸引力指數報告》中,天河人才吸引力指數位列廣州各區首位,發展環境、人才吸引及培養方面優勢明顯。
環境優則眾商聚。作為廣州經濟第一大區,天河企業數量居全市第一,在優質的營商環境下,市場有動力,企業有活力,惠及更多優質人才。
為了給企業提供高效優質便捷的服務,天河從強化政府服務便利度入手,樹立“人人都是營商環境、處處都是營商環境”理念。通過聚焦提升“一網通辦”“一枚公章管審批”等流程改革,為人才在天河創業、工作和生活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同時,通過建立企業人才服務快速反應平臺和“服務專員制度”,形成企業訴求快速反應、處置、反饋、評估的運行體系。
此外,天河還建立“天河金融”投融資對接機制。整合區內百家金融機構資源,為區內企業提供融資對接渠道及多樣化金融服務。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天河與中國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推廣“抗疫貸”“戰疫人才貸”等金融服務,為轄內企業和高層次人才提供超過5.89億元貸款,幫助優質企業渡難關。
天河區表示,下一步,天河將全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建設人力資源產業園先導區,與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基地、科技金融集聚區相結合,形成人才創新、產業孵化和金融護航的融合發展新模式,開拓連接廣州與世界的“人才航線”。
來 源: 南方新聞網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