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記者從陜西省生態環境廳20日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自1965年建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太白山自然保護區以來,陜西目前已擁有類型豐富、功能多樣的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61個,總面積1.15萬平方公里,占陜西省國土面積的5.57%。
據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宣傳教育處處長葛晗梅介紹,在面積擴展基礎上,陜西持續加大自然保護地監管力度,嚴格自然保護區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和生態紅線劃定,禁止在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建設任何與保護無關的項目和設施,實驗區內禁止建設對保護區生態系統有影響的工業及礦產開發等項目。
陜西還依法依規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劃定的35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中涉及陜西的有4個,分別為秦嶺、六盤山—子午嶺、大巴山和岷山—橫斷山北段優先區域,總面積83229.18平方公里,占陜西省國土面積的40.4%。為此,陜西編制《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規劃》等3個規劃,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
陜西是全國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分布較為集中的省區之一,目前,陜西省自然保護區涵蓋了陜北高原、關中平原、秦巴山地等生態系統保護較好、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的區域,初步形成布局較為合理、類型較為齊全、功能較為完善的自然保護區網絡,有效保護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維護了生物多樣性。
來 源:新華網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