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有疫情影響,但2020上半年的文旅項目投資還算可以。根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上半年,全國各地文旅康養項目簽約與投建,金額超過1115億元。其中多數為文旅康養地產項目。
在今年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百強房企中,前20強房企中大部分進入文旅康養領域,如恒大、碧桂園、萬科、保利發展、融創等。甚至專門成立了文旅康養業務公司,如恒大健康、綠地康養產業集團、榮盛康旅、金科文旅康養集團等。
文旅康養地產的開發類型
1、文化養生型。深度挖掘項目地獨有的宗教、民俗、歷史文化,結合市場需求及現代生活方式,運用創意化的手段,打造利于養心的精神層面的旅游產品,使游客在獲得文化體驗的同時,能夠修身養性、回歸本心、陶冶情操。如依托宗教資源,打造文化度假區、依托中國傳統文化,打造國學體驗基地等。
2、長壽資源型。依托長壽文化,大力發展長壽經濟,形成食療養生、山林養生、氣候養生等為核心,以養生產品為輔助的健康餐飲、休閑娛樂、養生度假等功能的健康養生養老體系。
3、中醫藥膳型。藥食同源,是東方食養的一大特色。因此美食養生可以說是健康旅游中至關重要的一項內容。健康食品的開發,可以與休閑農業相結合,通過發展綠色種植業、生態養殖業,開發適宜于特定人群、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生態健康食品,同時結合生態觀光、農事體驗、食品加工體驗、餐飲制作體驗等活動,推動健康食品產業鏈的綜合發展。
4、生態養生型。以原生態的生態環境為基礎,以健康養生、休閑旅游為發展核心,重點建設養生養老、休閑旅游、生態種植等健康產業,一般分布在生態休閑旅游景區或者自然生態環境較好的區域。即依托項目地良好的氣候及生態環境,構建生態體驗、度假養生、溫泉水療養生、森林養生、高山避暑養生、海島避寒養生、湖泊養生、礦物質養生、田園養生等養生業態,打造休閑農莊、養生度假區、養生谷、溫泉度假區、生態酒店/民宿等產品,形成生態養生健康小鎮產業體系。
5、養老綜合型。有一定的環境資源,同時擁有有一定經濟實力的老年群體,將醫療、氣候、生態、康復、休閑等多種元素融入養老產業,發展康復療養、旅居養老、休閑度假型“候鳥”養老、老年體育、老年教育、老年文化活動等業態,打造集養老居住、養老配套、養老服務為一體的養老度假基地等綜合開發項目,為老年人打造集養老居住、醫療護理、休閑度假為主要功能的養老小鎮。帶動護理、餐飲、醫藥、老年用品、金融、旅游、教育等多產業的共同發展。
6、度假產業型。居住養生是以健康養生為理念,以度假地產開發為主導而形成的一種健康養生方式。這種養生居住社區向人們提供的不僅僅是居住空間,更重要的是一種健康生活方式。除建筑生態、環境良好、食品健康等特點外,它還提供全方位的康療及養生設施及服務,并為人們提供冥想靜思的空間與環境,達到在恬靜的氣氛中修身養性的目的。
7、體育文化型。依托山地、峽谷、水體等地形地貌及資源,發展山地運動、水上運動、戶外拓展、戶外露營、戶外體育運動、定向運動、養生運動、極限運動、傳統體育運動、徒步旅行、探險等戶外康體養生產品,推動體育、旅游、度假、健身、賽事等業態的深度融合發展。
8、醫學結合型。康療養生產品的構成主要是以中醫、西醫、營養學、心理學等理論知識為指導,結合人體生理行為特征進行的以藥物康復、藥物治療為主要手段,配合一定的休閑活動進行的康復養生旅游產品,包括康體檢查類產品。它是醫療旅游開發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文旅康養地產的盈利模式
一、靠產業贏利。康養產業具有非常高的經濟產出,據統計大型醫療機構平均年產值在每年幾十個億的量級,中型醫療機構平均年產值也在每年幾個億的量級,中醫館平均年產值每年幾千萬的量級,因此在做好產品體系設計的前提下,康養服務業具有產出高、經營平穩性好的特點。
二、靠土地增值盈利。在中國宏觀經濟走勢不發生重大變化的前提下,土地增值的趨勢也不會變,變化是土地增值變現的方式。從這方面考慮的話,康養地產在拿地環節,應十分重視對土地獲取成本的控制。
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拿好醫療用地、養老用地,重點關注以下政策文件:(1)國土資源部發布的《養老服務設施用地指導意見》;(2)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土資源部、民政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強養老服務設施規劃建設工作的通知》;(3)衛生計生委、民政部、國土資源部等部門:《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意見》。
對于康養地產的土地獲取,除了增量土地的獲取之外,應該更重視以下幾類土地:(1)空置的廠房、學校、社區用房等進行改造和利用;(2)已出讓的商品房開發用地在尚未進行正式開發前;(3)已建成的尚未對外銷售的存量商品房,直接進行改造后;(4)集體建設用地。
三、靠資本運作盈利。資本運作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在項目建設、運營及退出幾個環節的關鍵問題。在建設環節常用的資本運作方式有:產業基金、PPP模式、股權合作等,在運營環節常用的資本運作方式有:PPP模式、委托運營、股權合作等,在退出環節常用的資本運作方式有:上市IPO、資產證券化、產業基金持有資產等方式。
來 源:《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社
編 輯:chen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