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在2月28日宣布全面“撤辣”,香港樓市曾在3月一改低迷,成交量大增。“撤辣”已經過去了4個月,各機構數據顯示一、二手房屋的成交量繼三四月開始逐漸下降。
“撤辣”之前,內地買家或公司買家在香港購買物業需要繳付樓價共15%的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撤辣”后只需繳付從價印花稅,依據物業價值計算,稅費在100港元至房價的4.25%之間。此外,額外印花稅被撤銷,意味著購入物業后可以隨時出售,不需要再繳交樓價10%至20%的額外印花稅稅項。
香港目前房屋庫存量大,部分開發商為盡快去化套現,降價出售。例如長實旗下黃竹坑Blue Coast,開售首批每平方21萬港幣,比鄰近的海盈山便宜約20%。鷹君和港鐵合作開發的何文田朗賢峰首批每平方19萬港幣,比鄰近項目低約25%,使房價回到了8年前同區水平。“撤辣”加上降價,許多買家覺得投資成本下降,積極入市,帶動了這一波樓市“小陽春”。
如今成交量下降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香港享有盛名的「天俊測量師行」Citiland Surveyors Limited(網址:www.citilandsurveyors.com),專營產業測量、估值、招標、發展顧問及物業代理等專業服務多年,其專家團隊分析道:撤辣對樓價的影響有限,可以參考中國內地一線城市放寬房策的經驗,一兩個月內成交量會上揚,但之后再次回落,香港情況可能類似。目前影響香港樓市還有其他重要因素,例如香港和中國經濟、利率、房屋供應以及人口變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