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陸海新通道,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協同銜接長江經濟帶,貫徹了中國西部地區,連接了亞洲、歐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形成覆蓋中西亞、南亞、中南半島和歐洲的陸海貿易通道。該通道加快了西部地區與國內以及世界的聯系,形成了中國西部地區對外發展開放經濟帶,使得西部地區更好地融入全球供應鏈和產業鏈,為西部地區的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2019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標志著西部陸海新通道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
目前,西部陸海新通道已建立起西部12個省區市和海南省、廣東省湛江市、湖南省懷化市“13+2”合作機制,通道延伸到越南胡志明市、印尼巨港、菲律賓蘇比克等地,目的地輻射到119個國家(地區)的393個港口。
加速沿線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造
中新(重慶)多式聯運示范基地建成投用
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設將會改善西部地區的交通基礎設施,加速沿線交通設施的建設和改造。以陸海新通道運營組織中心的重慶為例,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機遇,積極提升物流設施、通道功能,近年來魚嘴鐵路貨運站擴能、陸海新通道無水港的建成,兩路果園綜合保稅區(果園港)片區的投用、中新(重慶)多式聯運示范基地的建成等重點項目,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為物流企業提供更多應用場景
戴德梁行服務馬士基落戶重慶
西部陸海新通道廣闊的輻射區域和豐富的物流方式,為物流企業提供了更多的業務機遇和應用場景,眾多物流企業和項目向西部地區聚集,例如馬士基集裝箱物流供應鏈管理及全球服務共享中心落戶重慶;中國外運西部綜合物流樞紐中心項目落戶成都;中遠海運在貴州成立了運營中心,與地方政府共同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
改變以往“西貨東出”局面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貿易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由于西部地區的地理位置和交通限制,國際貿易一直受到較大的限制。長期以來,我國西部地區面向出海出邊的貨物總是“舍近求遠”,需借道上海等東部沿海城市出海,而隨著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跟進,省區市間的協調聯動加強,西部陸海新通道將成為西部地區貨物出海出邊的主要通道,有效改變了以往“西貨東出”的局面,與東盟等區域的經貿合作更加便捷。在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13+2”省區市中,重慶、廣西、四川、云南、陜西、海南、貴州、內蒙古、甘肅、廣東湛江市等10省區市與東盟的貿易量較大。2022年,上述10省區市與東盟貿易額占中國對東盟貿易總量的13.4%;其中廣西、云南、貴州、海南、青海5省區市與東盟的貿易額占本省區市全年對外貿易額的比重較高,分別為42.6%、38.1%、22.9%、19.7%、19.3%。據統計,重慶、四川、海南、廣西等西部四大主要外貿聚集地,對RCEP國家的貿易額從2019年的7589億元人民幣提升至2021年的9103億元人民幣,年均復合增長率達9.5%。
推動西部地區制造企業加快技術和產業升級
康寧公司玻璃基板項目落戶重慶兩江新區
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設,不僅將暢通西部地區的物流通道,降低物流成本,更將通過智能、數字化等技術賦能提升物流效率,為西部地區的制造企業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物流和交通服務,有利于推動西部地區制造企業加快技術和產業升級。例如得益于重慶物流通道的優勢,世界知名特殊玻璃和陶瓷材料廠商康寧將后段玻璃基板加工、玻璃基板西部物流分撥中心、前段熔爐成型生產線,先后布局重慶兩江新區,最終實現了旗下大猩猩玻璃生產基地全系列產品落戶重慶,助力重慶打造新型顯示產業全產業鏈布局。
空客全生命周期服務項目落戶成都
戴德梁行中國區產業地產部主管及董事總經理蘇智淵表示:“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設,重塑了國際貿易運輸組織方式,為西部地區的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戴德梁行將充分利用豐富的國際國內產業資源助力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
戴德梁行華西區董事總經理張裕鵬認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開通拓寬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與海外市場的聯系,促進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的區域經濟發展,同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也為西部陸海新通道提供了重要的經濟、物流、交通和市場支撐。”
戴德梁行重慶產業部主管及助理董事李小強表達:“樞紐經濟(陸港、空港、水港)、園區經濟、口岸經濟、資源經濟是西部地區發展通道經濟的核心抓手和載體。戴德梁行將在戰略規劃、路徑打造、產業導入、運營管理和重點園區產業培植、區域聯動、市場承接方面助力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城市高質量發展。”
來源:戴德梁行
編輯:jin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