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深圳寶安的濱海廊橋已在今年2月份開放了,它是全國首個以“空中、地面、地下”三位一體的城市連廊,把小半個寶安區橫縱兩面連結起來。雖然目前只是開放了部份范圍,但去過的人都會給那種慢活和文化氣息所吸引,將來開放了其他活動區域的話,相信會帶來另一番新景象,也定必成為寶安區另一個人氣打卡熱點!
香港著名標識設計顧問公司Graphia International Limited獲邀負責為這項目擔任整體的標識導視及品牌形象的商標設計顧問,與其他專業顧問單位共同把這項目打造成深圳的后花園,為這個別具意義的地標項目作出貢獻。
現在,就讓Graphia革思亞給大家分享一下這個獨特項目在標識導視方面的設計歷程吧!
(深圳寶安濱海廊橋橫跨區內不同屬性地塊及城市要點直至海灣區)
深圳濱海廊橋是政府資助的高架天橋項目,全長約2公里,因為橫跨區內不同屬性地塊及城市要點直至海灣區,所以它成為不同公共交通工具可以直達這些目的地的穿梭通道。
項目分為3個多功能建筑層:
二層為天橋連廊,一層為城市綠地,地下層為商業、文化和娛樂活動空間,集生態、休閑及文化為一體。項目重點精神在于“共享與連接”。
(Graphia革思亞認為設計重點精神在于“共享與連系”)
在導視策略上,Graphia革思亞需要將延綿2公里的項目分成不同較小的區域,以便更有效地引導人流和協助辨識方向,同時也便于管理。客方提出跟隨景觀和精裝規劃設計元素作伸延和分區,Graphia革思亞則認為分區如果能與廊橋連接的外圍地塊環境、屬性及地標建筑物的業態等有所連系的話,這樣更能與人們產生共嗚;區域命名亦應簡單易記并兼備連續遞進性,才能發揮其導視功能。
(Graphia革思亞認為按景觀規劃來分區和命名并不適合,上下層分區應統一)
Graphia革思亞建議可利用多重元素進行分區,如顏色、數字及與精裝關連的圖案和造形等,使項目更多姿多釆及令每個區域更具特色。項目分為簡單易記的A至J-9個不同區域,Graphia革思亞按其歸納出的不同目標用家客群,及針對各區的活動/業態和使用者個性而厘定出每區的專屬顏色,來加強各區的辨識度和氛圍,圖案和造形在設計階段再深入探討。
(項目分為A至J-9個不同區域)
在標識規劃上,因應廊橋每層的具體建筑設計、功能和活動規劃,Graphia革思亞在不同策略位置設計了一系列不同層次及功能信息內容的標識,目的包括:
1. 為使用者定位和導航 (包括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
2. 聯系周邊的小區
3. 宣傳項目的零售商業
4. 體現項目的品牌價值 - 寶安區的“綠色心臟”
(主要標識系統架構、定位原則和信息功能)
在項目命名、Logo和標識設計方面,Graphia革思亞透過不同角度的概念探討后,最終客戶批核了以廊橋的具體輪廓和三層(段) 概念、加上終點海灣區的地理圓形造形“O”作為圖標,配上直接易記及具流動感的Baywalk字體,組合成為項目的品牌標志。圓形亦成為導視標識系統設計的基本造形。
(項目logo 以廊橋的三層(段) 概念、地理圓形造形及具流動感的Baywalk 字體所組成)
在標識具體設計方面,Graphia革思亞隨著項目的品牌價值定位 - 寶安區的“綠色心臟”來發展,以Logo強調的圓形単體,加上反映城市脈搏跳動的高低節奏剪影,套入區域專屬顏色,創造了“A-J”八區九地的特色地標;再按策略階段定下的標識架構,設計了其馀的標志項目。因應廊橋偌大的戶外空間,Graphia革思亞原建議的標志設計和尺寸是以較活潑多變的大型圖標方式呈現,以助打造現場氣氛,但最終按其他顧問及客方意見把標志縮小及集中于展現其導示功能。
以下為最終落實的設計方案和成果
(各區段的地標標識設計圖)
(標識系統總覽)
(各區段的地標標識落地效果)
(D區地段標識落地效果)
(各區段的人行導視)
(深圳濱海廊橋全區指南)
希望有機會到深圳濱海廊橋閑逛的時候,也花一點點時間去感受一下Graphia革思亞在標識導視上花的心思,也希望Graphia革思亞的設計可以為您的行程加添一份色彩,讓您的地方體驗有更高層次的享受!
graphia|BRANDS是香港第一家專注于環境美術及導視系統設計的顧問公司。自1980成立后, 一直引領行業發展,參與過上海興業太古匯、成都遠洋太古里、北京僑福芳草地、深圳萬象天地、蘇州中心、香港及上海迪士尼酒店等多個大型項目。憑借多年來在亞洲參與不同世界頂級項目的堅實基礎,graphia|BRANDS 已是區內最富創意的空間品牌設計公司之一,也是全球業界的權威。
項目名稱:深圳濱海廊橋
項目地址:深圳市新安街道
建筑數據:總用地面積約130,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7,000平方米,長約2,000米
客戶:華僑城集團
設計范圍:整體戶外、商業
標識導視系統設計方:Graphia International Limited (革思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