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網站消息,近日,住建部印發《關于全面推進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各地城市綜合交通體系進一步健全,設施網絡布局更加完善,運行效率、整體效益和集約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明顯提升;到2035年,各地基本建成人民滿意、功能完備、運行高效、智能綠色、安全韌性的現代化城市綜合交通體系。
《指導意見》指出,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建設是民生工程、發展工程,對促進城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但在統籌規劃、協同發展、精細治理、服務質量等方面還存在突出問題,與新發展階段城市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還不適應。
在科學編制并實施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方面,《指導意見》提出,一是科學編制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是統籌城市各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專項規劃。各地要在摸清各類交通基礎設施底數和科學評估的基礎上,統籌存量和增量、地上和地下、傳統和新型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發展,合理確定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的目標和任務,著力優化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系統布局、規模標準和安全設計,完善城市快速干線交通系統、生活性集散交通系統、綠色慢行交通系統。將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放在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的首要位置,倡導公共交通支撐和引導城市發展的規劃模式,不同層級城市要因地制宜制定公共交通發展目標,推動多種交通方式融合發展,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保障水平。加強與市政管網、公共服務、防洪排澇、防災減災設施的融合,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系統性、完整性、協同性。
二是有序推進城市快速干線交通系統建設。快速干線交通系統主要由快速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組成,是支撐城市高效運行的骨干系統。人口較多、交通壓力較大的大中城市,應聚焦促進城市及周邊高快速路一體化、提升城市通勤走廊出行效率、完善城市貨運物流通道網絡、優化軌道交通線網及提升客流效益等重點任務,因地制宜有序開展城市快速干線交通系統建設。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要符合城市發展戰略,積極發揮軌道交通優化城市功能布局的作用,開展城市軌道交通建成項目效益評估,加強項目實施監督檢查。做好快速干線交通系統與生活性集散交通系統的銜接,提升整體運行效率。
三是積極實施城市生活性集散交通系統建設。生活性集散交通系統由城市主次干路、支路和公交站點、物流配送設施等組成,是生活出行和交通集散的基礎系統。優化道路網的級配結構,提高道路網連通性和可達性,實現城市建成區平均道路網密度達到8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加強道路建設前期設計及研究論證,按照城市道路沿線功能布局,合理設置道路寬度,優化分配道路空間,發揮道路承載交往、休閑等多元功能作用,增進沿線活力,提升空間魅力。加強城市物流配送設施建設,調整完善線路網絡,提高配送效率。
四是加快開展城市綠色慢行交通系統建設。綠色慢行交通系統由人行道、自行車道等設施網絡組成,滿足居民日常購物、休閑、健身等需要,是提升城市品質的重要系統。結合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科學規劃建設人行道和自行車道,“一區一策”、“一路一策”,保障慢行交通出行空間,積極開展人行道凈化和自行車專用道建設,提升慢行交通設施的連續性、安全性和舒適性。嚴格落實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標準,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便利殘疾人、老年人安全通行。
在推動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系統化協同化發展方面,《指導意見》從強化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強充換電站等配套能源設施統籌建設、加快補齊城市重點區域停車設施短板、建設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監測平臺等方面給出具體意見。其中,《指導意見》提出,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完整社區建設等,推進城市居住區共建共享充電基礎設施,合理利用周邊道路建設路側充電基礎設施。
在促進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安全綠色智能發展方面,《指導意見》提出,推廣使用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對己建成城市交通基礎設施進行綠色化改造。鼓勵開展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及運行的碳排放核算工作;實施城市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推動“多桿合一、多箱合一”,建設集成多種設備及功能的智慧桿柱,感知收集動態、靜態交通數據。推進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改造升級路側設施,建設支持多元化應用的智能道路,在重點區域探索建設“全息路網”等。
來 源: 央廣網
編 輯:li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