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成都、唐山、濰坊等多地相繼加強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據貝殼研究院統計,2020年以來,共28個省市出臺加強預售資金監管的相關政策或實施細則。業內人士認為,各地出臺預售資金監管新政的主要目在于保障項目順利施工交房,防止工程爛尾,保障購房者合法權益。多地加強預售資金監管并嚴格執行政策要求,或對房企財務狀況形成壓力。
12月8日,成都發布《商品房預售款監管辦法》,提出預售款監管應遵循專戶存儲、?顚S、全程監管、節點控制、多方監督原則,預售款監管額度與開發企業信用等級掛鉤,建立全市統一的預售款監管服務平臺,明確各監管方責任等。
對此,平安證券研究所地產團隊、固定收益團隊認為,成都通過強調開設預售款監管賬戶、明確監管額度、專款專用等方式規范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主要目的在于保障項目順利施工交房,防止工程爛尾;此前已有多個省市相繼出臺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新政,包括江西、福州、石家莊、嘉興、銀川等,體現各地對防范“爛尾樓”重視程度加強,對于保障購房者合法權益具有積極作用,后續不排除其他城市跟進出臺政策。
據貝殼研究院最新統計,2020年以來,共28個省市出臺加強預售資金監管的相關政策或實施細則,其中3座城市為征求意見(惠州、汕頭、綿陽),內容主要集中于四個方面:一是,要求開發商開設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專用賬戶;二是,要求開發商與監管機構、監管銀行簽訂預售資金監管協議;三是,對信用資質不同的開發商實行差別化資金監管額度;四是,在預售資金使用上,按照工程進度支取相應比例的資金。
其中,12月以來,昆明、株洲、成都、濰坊、唐山等地相繼出臺了預售資金監管新政,均明確開設資金監管賬戶的規定,并規定要簽訂資金監管協議,提出預售資金留存比例要求,昆明、株洲、成都、濰4城還差別化資金監管政策。
梳理今年以來的預售資金監管新政,貝殼研究院指出,在預售資金監管額度上,長沙、惠州、長春、荊州、汕頭等城市規定根據房地產開發企業的信用狀況、綜合實力等情況,實行差別化管理。具體來說,對信用較好、綜合實力較強的房地產開發企業,降低資金監管比例,對信用較差、未正常履約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按較高額度予以監管。從預售資金的留存比例看,不同城市在取得預售許可證、建設層數、主體結構封頂、竣工驗收、交付使用等不同節點設置不同的監管留存比例。總體來看,銀川、福州的監管力度較大,以主體結構封頂為節點看,預售資金留存比例要求分別為30%和40%。桂林、長沙的監管力度相對較低,以結構封頂為節點看,預售資金留存比例要求分別為10%和8%。以竣工驗收為節點看,汕頭、桂林的資金留存比例要求較低,均為5%,福州資金留存比例要求最高,為15%。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多地出臺的穩地產政策中有關于預售監管放松的內容。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今年上半年,全國各地預售政策確實有放松的地方,但是放松的同時,或也使得預售的相關工作出現很多新情況。所以嚴格此類預售工作,防范一些不符合工程要求的樓盤違規申請預售證,具有積極的意義,這有助于此類預售制度的更好推進。
平安證券研究所地產團隊、固定收益團隊還指出,從各城市規定的預售監管資金占項目預售總額比例來看,統計的7個城市中,僅南寧、桂林占比低于20%。在不考慮分級監管,以及不同建設階段下按規定提取可能影響占比的情形,實際情況中房企預售監管資金可能達到或超過預收款項的20%。按預收款項20%對預售監管資金進行估算,2020年三季度末A股上市房企不考慮預售監管資金的現金短債比為104.9%,考慮預售監管資金的現金短債比為46.3%,因此各地加強預售資金監管并嚴格執行政策要求,預計將對房企財務狀況形成壓力。
來源:證券時報
編輯:wangdc